「力迈初中」力迈国学课|中庸哲学与人生智慧
浸润国学 感悟智慧
力迈国学课
中庸之道
美妙和谐,辩正深邃
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
然而,人们对“中庸”也有不同的见解
不少人以为中庸就是“折中”“调和”甚至“和稀泥”
那么,“中”到底是什么?
应该怎样理解《中庸》中的“中”呢?
今天
让我们一起走进卡文特7年级的国学课堂
一起探寻中庸之道
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吧——
开讲前,王老师带领同学们集体行拱手礼,让学生们从礼仪上感受国学的魅力。
王老师以“命运能否改变”抛出问题,引导学生分享不同的人生思考,点明人生中的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,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——《中庸》。他以其独特的见解、朴实的语言、生动的事例,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中庸哲学的本意,并借用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提问,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阐释了《中庸》的现实意义。
“天命之谓性,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
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“中”的含义,王老师借助捣药锤让学生上台亲自体验,一开始,同学们都认为“中”应当在物品的中间位置,但由于捣药锤两边的重量不均等,需要改变拿捏位置更靠近重的一端才能感受力量的均衡。由此,同学们得以进一步感受“中”的真正含义,“中”并不简单意味着表面上的居中,而是“适合”。王老师阐述了中庸哲学中蕴含的人生智慧,鼓励大家把“合理”的中庸哲学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,争取视事而变,合理而动,努力做到一个恰到好处。
这堂国学课让同学们在交流和故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,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。课堂自始至终充溢着师生之间心路的沟通,个性的张扬,教学的相长。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书塾,师生一齐探讨古人的智慧。历久弥新,古人的智慧仍在闪闪发光,指点着我们现世人生道路。
国学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,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础。通过学习经典国学,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注重中华美德的培养与力行,以圣贤之道开启智慧,以经典教育涵养心灵,以优秀文化陶冶情操,以国学精神塑造人生。
为弘扬国学文化的魅力,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。南昌力迈(国际)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国学课程,并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进行国学的教授,教材涉及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、《笠翁对韵》、《千字文》等古代经典童蒙养正的读物,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修养,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。